A | A | A

第57章 “杏林农社”初议程,利益纽带系人心

小说: 带着农科院穿古代   作者:糖猪诃德
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! 带着农科院穿古代 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NNNUU.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杏林农事学堂第一期结业的喜悦尚未完全消散,一股新的、更为强劲的浪潮,己然在苏清颜的心中酝酿,并开始悄然席卷整个杏林村。那便是——成立一个属于杏林村人自己的“农事合作社”。

这个念头,并非苏清颜一时心血来潮。早在开办学堂之初,她便隐约有了这样的规划。她深知,单靠个人的力量,即便技术再高超,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。唯有将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,形成合力,才能真正抵御风险,共享利益,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。

而学堂第一期学员的成功,以及村民们空前高涨的求知热情,则为这个构想的实现,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时机。

在一个寒风初起的午后,苏清颜将里正钱有德、陆时野,以及几位在学堂中表现突出、在村中也颇有威望的核心学员,如周明、王婶、李大壮等人,都请到了自家温暖的堂屋里。

新砌的火盆里,炭火烧得正旺,驱散了室外的寒意。苏清颜亲手为众人沏上了热腾腾的姜茶,袅袅的蒸汽中,她缓缓道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构想。

“里正大伯,各位乡亲,”苏清颜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语气诚恳而郑重,“杏林农事学堂第一期的成果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这证明了,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种田方法,我们杏林村的土地,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,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。”

“但是,”她话锋一转,“我也看到,单家独户的耕作,力量终究是有限的。无论是购买优质的种苗农资,还是销售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蔬菜,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。比如,买东西的时候,因为量少,我们往往拿不到好价钱;卖东西的时候,又容易被那些精明的商人压价,甚至还会遇到天灾人祸,一年辛苦付诸东流。”

苏清颜的话,说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坎里。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人,对这些困境体会至深。

“清颜丫头说的没错啊!就说去年吧,咱们村的生姜大丰收,结果镇上的姜贩子联合起来压价,硬是把好好的生姜压成了烂贱,咱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吃亏!”王婶拍着大腿,愤愤不平地说道。

周明也点头附和:“还有买种子的时候,也容易上当受骗。有些不良商家,拿陈年旧种冒充新种,或者以次充好,咱们老百姓哪里分得清?等种到地里,才发现出苗率低,长势也差,后悔都来不及。”

苏清颜见众人深有同感,便继续说道:“所以,我在想,我们能不能把大家的力量联合起来,成立一个属于我们杏林村自己的‘农事合作社’?我给它取名叫‘杏林农社’。”

“‘杏林农社’?”众人闻言,皆是一愣,脸上露出了好奇和探究的神色。

“是的。”苏清颜肯定地点点头,“这个‘杏林农社’,就好比是我们大家伙儿合伙开的一个大农场,一个大商行。它的宗旨,便是‘技术共享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’。”

“技术共享,这个我们明白,就是苏先生您继续教我们种田的本事。”李大壮憨厚地说道。

“没错。”苏清颜笑道,“农社成立后,我会将我所掌握的农业技术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所有社员,并为大家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。而且,我还会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,让我们的农社始终走在前头。”

“那风险共担呢?”里正钱有德比较关心实际问题。

“风险共担,就是说,我们大家一起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。”苏清颜解释道,“比如,遇到天灾,导致部分社员的田地受损,农社可以从公共积累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帮扶。再比如,遇到市场波动,或者有不良商人恶意打压,我们农社可以团结起来,共同抵制,或者一起想办法开拓新的销路,而不是像以前那样,只能任人宰割。”

她的话,让在场的众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希冀的光芒。单打独斗的无力感,他们体会得太深了。

“那……那利益共享呢?”周明小心翼翼地问道,这无疑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。

苏清颜微微一笑,这个问题她早己深思熟虑:“利益共享,是农社的核心。首先,通过技术共享和统一管理,我们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,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。其次,农社可以统一组织采购种苗、农资,因为量大,我们可以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,降低生产成本。再次,对于社员生产出的符合标准的农产品,农社可以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,凭借我们优质的产品和集体的力量,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议价能力,卖出好价钱。”

“至于具体的利益分配,”苏清颜顿了顿,语气变得更加清晰,“我初步的设想是,社员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。农社每年的纯利润,在提取一部分作为公共积累(用于扩大再生产、风险抵御、以及社员福利等)之后,其余部分,按照社员的股份比例进行分红。当然,具体的股份如何计算,利润如何分配,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商议,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章程来。”

苏清颜的这番话,如同一幅宏伟的蓝图,展现在众人面前。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富裕和安稳的金光大道。

“这……这法子好啊!”王婶激动地一拍巴掌,“要是真能像清颜丫头说的这样,那咱们以后种地可就有盼头了!”

“是啊,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,劲儿往一处使,肯定比单打独斗强得多!”李大壮也兴奋地说道。

里正钱有德捋着胡须,眼中也闪烁着赞许的光芒。他虽然对“合作社”这个新名词还有些陌生,但苏清颜所描述的这种抱团取暖、共同发展的模式,无疑是符合杏林村长远利益的好事。

陆时野自始至终都静静地听着,他那双深邃的眼眸,始终落在苏清颜身上。他看着她侃侃而谈,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,看着她为了杏林村的未来而运筹帷幄的模样,心中充满了骄傲与钦佩。他知道,这个女子,正在用她独特的方式,改变着这个村庄,也改变着周围每一个人的命运。

当苏清颜的目光转向他,带着一丝征询的意味时,他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,声音低沉而有力:“清颜的想法很好,我支持。”

他的话,虽然简单,却如同一颗定心丸,让苏清颜更加充满了信心。

接下来的几日,苏清颜便与里正、陆时野以及周明、王婶等几位核心人物,就“杏林农社”的具体章程,展开了热烈而细致的讨论。

讨论的过程,并非一帆风顺。在一些关键问题上,比如入社的门槛、土地和劳动力的折股方式、利润分配的比例、以及合作社的管理权限等方面,都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和争议。

例如,有的人认为,入社的门槛应该放宽一些,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参与进来;而苏清颜则坚持,初期必须严格控制社员的质量,宁缺毋滥,只有那些真正认同农社理念、愿意遵守规矩、并且踏实肯干的人,才能成为第一批社员。

再例如,关于土地入股的折算,有的人主张按土地面积计算,有的人则认为还要考虑土地的肥沃程度和水利条件。苏清颜则提出,可以引入一个综合评估的机制,既考虑面积,也考虑地力,力求公平。

至于利润分配,更是争论的焦点。有人希望能多分一些到个人手中,有人则主张多留一些作为公共积累,以备不时之需。苏清颜则强调,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兼顾,既要让社员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也要为农社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面对这些争议,苏清颜并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耐心地听取各方意见,运用自己从“资料库”中学到的谈判技巧和心理学知识,引导大家进行理性沟通,求同存异。

她会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,比如,在强调社员质量时,她会说:“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我们农社要想办好,就必须保证每一个‘桩’都结实可靠,如果混进一些歪心思或者懒骨头,那只会拖垮整个篱笆。”

在讨论利益分配时,她会说:“我们不能只看着眼前的一碗饭,还要想着明天、后年的粮仓。公共积累就像我们家里的余粮,平时看着不起眼,但真遇到灾荒年景,那可就是救命的本钱。”

陆时野也在这些讨论中,不时地提出一些独到而实用的见解。他虽然话不多,但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。

比如,在讨论合作社的管理架构时,他建议设立一个由德高望重、处事公正的村民组成的“监事会”,负责监督合作社的财务和运营,以防止出现以权谋私或管理混乱的情况。这个建议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
他还提出,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,可以采取“民主议事”的方式,让社员们共同参与讨论和表决,以增强大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。

经过反复的商议和修改,一份相对完善的《杏林农事合作社章程(草案)》终于初步拟定完成。

章程明确了农社的宗旨、组织架构(设立理事会,由苏清颜担任理事长,负责日常运营和技术指导;设立监事会,由里正钱有德和几位村中老者组成,负责监督;下设生产组、技术组、供销组等)、入社条件(原则上要求是杏林农事学堂的合格学员,或经过严格考察、人品可靠、技术过关的村民)、社员的权利与义务(如享有技术指导、农资优惠、利润分红等权利,同时也有遵守章程、服从管理、保密技术等义务)、以及利润分配原则(明确了公共积累的比例、以及按土地、劳动力、技术等要素贡献进行综合折股并分红的方式)。

章程草案拟定完成后,苏清颜便开始着手招募第一批社员。

她将章程草案张贴在村口的公告栏里,并召集全村村民,详细解读了章程的各项条款,解答了村民们的各种疑问。

这一次,村民们的反应比预想中还要热烈。杏林农事学堂的成功,己经让他们对苏清颜的“本事”深信不疑。而合作社这种“抱团取暖、利益共享”的模式,更是让他们看到了摆脱贫困、走向富裕的希望。

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村民,都踊跃报名申请入社。

苏清颜和陆时野等人,再次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考察。最终,三十户村民成为了“杏林农社”的第一批正式社员。

为了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社员的归属感,苏清颜特意为第一批社员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入社仪式。

仪式上,每一位新社员都在《杏林农事合作社社员名册》上郑重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,并当众宣誓,愿意遵守农社章程,团结互助,勤劳耕作,为杏林农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当最后一个社员按完手印,苏清颜看着名册上那一个个鲜红的指印,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豪情。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“杏林农社”不再仅仅是一个构想,而是一个真正拥有了生命和力量的集体。

这个由利益纽带紧密相连的组织,将成为她在这片古老土地上,实现自己宏伟蓝图的坚实基石。

当然,她也清楚,合作社的成立,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未来的道路上,必然还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。但她相信,只要人心齐,泰山移。只要大家同心同德,携手并进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。

杏林村的明天,必将因为“杏林农社”的出现,而变得更加美好,更加辉煌!

本章简要总结:

第五十七章详细描绘了“杏林农事合作社”从构想到初步成立的过程。

合作社构想的正式提出:苏清颜在学堂成功的基础上,向里正、陆时野及核心学员正式提出成立“杏林农事合作社”(简称“杏林农社”)的构想,阐述了“技术共享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的宗旨。

合作社章程的讨论与拟定:苏清颜带领众人就合作社的入社门槛、股份折算、利润分配、管理架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。苏清颜运用智慧和沟通技巧化解争议,陆时野也提出了设立“监事会”等重要建议。最终初步拟定了《杏林农事合作社章程(草案)》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NNNUU.html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
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! 带着农科院穿古代 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NNNUU.html 全文阅读!爱奇电子书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