彻底解决了苏来贵一家的纠缠,苏清颜只觉浑身一轻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。那张写着“恩断义绝”的字据,连同地契房契一起,被她郑重地锁在了一个从旧物中翻出的小木匣子里,象征着过去的苦难与不堪,己然尘封。
接下来的日子,苏清颜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新生活的规划之中。首当其冲的,便是修缮父母留下的那座青砖瓦房。
这座房子,承载着苏清颜对父母最温馨的记忆。它比之前居住的茅草屋要宽敞明亮得多,三间正房,两间厢房,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。只是,这些年被苏明才一家占据,疏于打理,又兼他们使用粗放,如今己显得有些陈旧和破败。屋顶的瓦片有几处松动,墙壁也有些许剥落,门窗更是吱呀作响,仿佛随时都会散架。
苏清颜带着苏承安和苏灵儿,仔仔细细地将整个院子打扫了一遍。清除了角落里的蛛网尘埃,拔掉了墙角丛生的杂草,原本显得有些阴暗颓败的院落,顿时清爽了不少。
“姐姐,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家了吗?”苏灵儿仰着小脸,看着眼前这座比之前大了许多的房子,眼中充满了新奇与向往。
“是啊,灵儿,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。”苏清颜笑着摸摸她的头,心中也是感慨万千。能够重新回到父母的故居,对她而言,意义非凡。
陆时野自然也参与了进来。他几乎是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房屋修缮的重任。
“时野大哥,这次又要辛苦你了。”苏清颜看着他,眼中满是感激。她知道,若没有陆时野,单凭她和两个孩子,想要修好这座房子,不知要费多少周折。
陆时野只是摇摇头,目光扫过院落,沉声道:“这房子底子不错,用心修整一番,会是个好住处。”他的语气,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,也像是在给苏清颜一个安心的承诺。
苏清颜从脑中“资料库”里调取了大量关于传统民居修缮与改良的资料,结合自己辅修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(关于居住环境对人心理和生活效率的影响),开始对房屋的修缮方案进行细致的规划。
她不希望仅仅是简单的修旧如旧,更希望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,融入一些现代的、更科学、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。
“时野大哥,你看这里,”她指着正房南面的窗户,对陆时野说道,“我想把这窗户开得更大一些,最好是落地长窗,这样白天的采光会更好,屋里也会更敞亮。”
在古代,为了保暖和安全,窗户通常开得比较小,导致室内光线昏暗。苏清颜深知充足的阳光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多重要。
陆时野闻言,眉头微蹙。这种大面积开窗的做法,与传统的建筑形制有所不同,对窗框的结构强度和保温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但他并没有立刻否定,而是认真思索着苏清颜的提议。
“若要开大窗,窗框需用上好的硬木,榫卯结构也要更加牢固。冬日里,还需考虑保暖的问题。”他沉吟道。
苏清颜眼睛一亮:“保暖的问题,我也有考虑。我们可以效仿暖棚的原理,在窗户内侧加一层可拆卸的透明羊角片窗格,或者用厚实的棉布帘子。最重要的是,我想在窗台下砌一个宽敞的飘窗,白天可以坐在那里看书、做针线,下面还可以做成储物柜,既实用又美观。”
她一边说,一边用树枝在地上勾勒出大致的草图。
陆时野看着她神采飞扬地描述着那些新奇的构想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。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听她讲述这些“异想天开”的念头,并且总有一种强烈的冲动,想将她脑中的一切都变成现实。
“可以试试。”他简短地回答,语气中却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。
除了采光,苏清颜还对房间的布局、通风、以及卫生设施的初步构想都提出了一些想法。比如,她希望将东厢房改造成一个独立的厨房,与起居空间隔离开,避免油烟侵扰;西厢房则可以作为储藏室和未来的书房。她甚至还异想天开地琢磨着,能不能在院子的一角,利用地势和雨水收集系统,建一个简易的、可以冲水的茅厕,以及一个独立的盥洗区。
这些想法,在陆时野听来,都十分新奇,甚至有些“离经叛道”,但细细想来,却又无不透着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和科学的考量。他开始意识到,苏清颜的“本事”,绝不仅仅局限于种田和做生意。
确定了修缮方案,接下来便是采买材料和招募人手。
苏清颜将暖棚青菜赚来的钱,以及之前积攒的一些,都拿了出来,仔细规划着每一笔开销。她深知,修缮房屋是一笔不小的投入,必须精打细算。
陆时野则凭借其对木材和各种建材的熟悉,承担起了材料采买的重任。他带着苏承安,驾着从村里借来的牛车,一趟趟地往返于青石镇和杏林村之间,运回了上好的松木、杉木、青砖、瓦片、石灰、桐油等各种材料。
苏承安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锻炼,他学着辨认木材的好坏,学着跟店家讨价还价,俨然一个小管事。
至于人手,陆时野的木工活自然是主力,但一些拆卸、搬运、和泥、砌墙等体力活,还是需要请人帮忙。苏清颜按照之前筛选“暖棚互助小组”的原则,优先雇佣了村里几位人品好、干活踏实的村民,比如王婶的男人李大哥,还有周老汉的儿子等。工钱也给得公道,甚至略高于市价,这让被雇佣的村民们都干劲十足。
于是,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,苏家小院便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。
陆时野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,指挥着众人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。他那精湛的木工技艺,更是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。无论是制作坚固的梁柱,还是雕琢精巧的窗棂,亦或是拼接严密的门板,在他手中都仿佛是艺术创作。
苏清颜提出的那些新颖设计,在陆时野的巧手之下,也一一变成了现实。正房南面,果然开出了宽敞明亮的落地长窗,窗台上砌起了舒适的飘窗,下面还打制了实用的储物柜。东厢房被改造成了独立的厨房,砌起了新的灶台,还按照苏清颜的要求,预留了通风口和排烟道。西厢房则被清理干净,准备日后作为书房和客房。
苏清颜也没有闲着,她除了负责后勤保障,每日给工人们准备茶水和可口的饭菜,还亲自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中。她会和苏灵儿一起,给新打制的家具刷上桐油,或者在院子里规划花圃和菜畦的区域。
她还特意从“资料库”中找到了一种改良的三合土配方(加入了糯米汁和蛋清),用来粉刷墙壁,不仅更加坚固耐用,还带着一丝淡淡的清香。
苏承安则成了陆时野的小跟班,递工具、打下手,学得不亦乐乎。陆时野也乐于指点他,偶尔还会给他讲一些木工的诀窍和力学的原理,虽然苏承安听得一知半解,却也让他对这位沉默寡言的“陆伯伯”更加崇拜。
苏灵儿则像一只快乐的小蝴蝶,在院子里跑来跑去,不时给忙碌的众人递上一杯水,或者唱几句不成调的歌谣,给紧张的劳作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。
修缮房屋的过程,虽然辛苦,却也充满了希望与喜悦。每一块新砌的砖,每一根新架的梁,都凝聚着众人的汗水,也见证着这个家园的重生。
苏清颜看着日渐成形的新居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座遮风挡雨的房子,更是她和弟妹在这个时代重新扎根的基石,是他们未来幸福生活的起点。
而陆时野,这个默默付出、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她最有力支持的男人,在她心中的分量,也变得越来越重。她常常在不经意间,看到他专注劳作的身影,那宽厚的肩膀,那有力的臂膀,那深邃的眼眸,都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心安与悸动。
这日,陆时野正在给新做的窗框安装合页,苏清颜端着一碗刚沏好的菊花茶走过来。
“时野大哥,歇会儿,喝口茶吧。”她柔声道。
陆时野接过茶碗,仰头喝了一大口,额角的汗珠顺着他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。他看着苏清颜,忽然开口道:“这院子,你打算如何布置?”
苏清颜微微一笑,指着院中的空地,开始描绘她心中的蓝图:“这里,我想建一个葡萄架,夏天可以在下面乘凉;那边,挖一个小池塘,养几尾鱼,种几株荷花;墙角下,种一排向日葵;窗台前,再摆几盆我喜欢的兰草和茉莉……”
她越说越兴奋,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陆时野静静地听着,目光柔和。他仿佛己经看到了那个生机盎然、鸟语花香的庭院,以及在庭院中笑靥如花的她。
“好。”他点点头,声音低沉而肯定,“都依你。”
简单的三个字,却让苏清颜的心猛地一颤。她抬头看向陆时野,正对上他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,那里面,似乎蕴藏着某种她读不懂、却又让她心旌摇曳的情愫。
她慌忙低下头,脸颊微微有些发烫。
院子里,阳光正好,微风拂过,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。一个崭新的家园,正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,一点点变得清晰而美好。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NNNUU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