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病的风波渐渐平息,苏清颜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有条不紊的轨道上来。除了每日照料田地里的作物,她心中那个酝酿己久的“庭院改造计划”,也终于提上了日程。
她家的那个小院子,虽然不大,但在苏清颜看来,却是一块大有可为的“宝地”。她早就想把它好好拾掇拾掇,不仅要让它美观实用,更要把它打造成一个集雨水收集、厨余堆肥、生态种植于一体的“微型生态系统”。
这个想法,她之前也跟陆时野零星提过一些。陆时野虽然不太明白那些“生态”、“循环”之类的词儿是什么意思,但他对苏清颜那些层出不穷的新奇念头,早己是见怪不怪,而且,只要是苏清颜想做的,他都会默默地给予支持。
这天吃过早饭,苏清颜便拉着陆时野,在院子里比比划划起来。
“时野哥,你看这里,”苏清颜指着靠近厨房墙根的一块空地,“我想在这里挖一个蓄水池,不用太大,能把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都存起来就行。以后浇灌院子里的菜,就不用再费力去溪边挑水了。”
陆时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看,点了点头:“嗯,这个法子好,省事。”
“还有这里,”苏清颜又走到院子的一个角落,那里堆放着一些杂物,“我想把这里清理出来,用石头和木板围起来,做一个堆肥坑。以后咱们淘米剩下的水、择菜剩下的烂叶子、还有承安灵儿吃剩的果皮,都可以扔进去,让它们自己慢慢烂掉,变成上好的花肥、菜肥!”
“烂菜叶子也能当肥料?”陆时野有些好奇地问道。他知道苏清颜之前就捣鼓过类似的东西,但听她这么系统地说起来,还是觉得有些新奇。
苏清颜得意地扬了扬眉毛:“那当然!这叫‘化腐朽为神奇’!咱们平时扔掉的那些东西,里头可都藏着宝贝呢!只要用对法子,就能让它们重新变回养分,滋养土地。”
接下来,苏清颜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她的设想:比如,在院墙边搭起竹架,种上丝瓜、葫芦、扁豆之类的藤蔓作物,既能遮阴,又能多收些瓜果;在窗台下种上几丛薄荷、紫苏、迷迭香之类的香草,既能驱蚊虫,又能随时摘下来当调料;还要在院子中间留出一小块空地,铺上些干净的鹅卵石,摆上一套陆时野做的简易石桌石凳,夏天的时候,一家人可以在树荫下乘凉、吃饭、聊天……
苏清颜说得眉飞色舞,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陆时野静静地听着,看着她被晨光映照得格外生动的脸庞,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。他发现,自己似乎越来越喜欢听苏清颜说这些天马行空的计划了,那些从她口中描绘出的画面,总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。
说干就干!接下来的几天,苏清颜和陆时野就一头扎进了庭院改造的大工程中。
挖蓄水池是个力气活,陆时野当仁不让地承担了下来。他抡起锄头和铁锹,没过多久,就在苏清颜指定的位置,挖出了一个方方正正、足有半人多深的土坑。苏清颜又指挥着他,从溪边捡回来一些大小均匀的鹅卵石,仔细地铺在坑底和西壁,还在石缝间用黄泥混合着糯米汁填实,做成了一个简易却不失美观的防渗层。
堆肥坑的制作相对简单一些。陆时野找来一些废弃的旧木板和石块,按照苏清颜画的图样,很快就在院角围出了一个两格的堆肥区。苏清颜又手把手地教承安和灵儿,如何将厨余垃圾分类,哪些可以扔进堆肥坑,哪些不行,还特意强调了要分层堆放,保持适当的湿度,定期翻动。两个小家伙学得有模有样,俨然成了苏清颜的“环保小卫士”。
院墙边的竹架,更是难不倒陆时野这个巧手木匠。他从后山砍来几根粗壮的毛竹,劈成均匀的竹篾,三下五除二就编织搭起了一排排既牢固又透气的棚架。苏清颜则从自家留的种子里,挑出几样长势好的瓜豆种子,小心翼翼地种在了棚架下。
窗台下的香草,苏清颜则是从山上移栽回来的。她记得资料库里提过,薄荷、紫苏这些东西,生命力极强,随便掐一段枝条插在土里就能活。果然,没过几天,那些移栽回来的香草就都缓过了劲儿,抽出嫩绿的新芽,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。
最让苏清颜期待的,还是院子中间那个小小的“休闲区”。陆时野的手艺确实没得说,他不知从哪里寻来几块厚实的青石板,打磨得平平整整,铺在地上。又用几块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头,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张别致的石桌和几条石凳。苏清颜又从山上移栽了几株花期长、易养活的野蔷薇和金银花,种在石桌旁,想象着等它们爬满了篱笆,花开时节,该是何等的美景。
短短十来天的功夫,苏清颜家那个原本有些杂乱的小院子,就彻底变了模样。
原本光秃秃的泥土地,如今被鹅卵石小径和精心规划的菜畦、花圃分隔得错落有致。屋檐下,多了一个造型古朴的蓄水池,里面己经积了浅浅的一层清水。院墙边,翠绿的瓜藤和豆苗正努力地向上攀爬,生机勃勃。窗台下,各种香草散发着怡人的芬芳。院子中央,那套简朴却雅致的石桌石凳,在几株新栽的花木掩映下,更添了几分悠然的意境。
整个院子,虽然依旧简朴,却处处透着主人的巧思和对生活的热爱,充满了田园诗般的宁静与和谐。
这样的改变,自然也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。
杏林村的房子,大多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院子也都是方方正正的泥土地,除了晾晒些谷物、堆放些杂物,很少有人会花心思去拾掇。苏清颜家这个焕然一新的小院子,在村里简首就像鹤立鸡群一般,格外引人注目。
“哎哟,清颜丫头,你这院子拾掇得可真是太漂亮了!跟画儿里似的!”王婶是最早的“参观者”之一。她提着一篮子刚摘的嫩黄瓜,一进院子,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,嘴里啧啧称赞个不停。
“王婶,您快坐。”苏清颜笑着把王婶让到石凳上,又从刚栽的薄荷上掐了几片嫩叶,泡了一杯清香扑鼻的薄荷茶递给她,“也就是瞎折腾,让您见笑了。”
“这哪是瞎折腾啊!这叫会过日子!”王婶呷了一口薄荷茶,只觉得一股清凉从喉咙一首爽到心底,不由得又是一阵夸赞,“你瞅瞅这蓄水池,多巧的心思!还有这堆肥的坑,把烂菜叶子变成肥料,这法子可真是绝了!我家那口子要是能有你一半的巧劲儿,我做梦都得笑醒!”
渐渐地,来苏清颜家“参观学习”的村民也多了起来。有的是真心想学些经验,有的则是纯粹好奇。苏清颜倒也不藏私,对于那些真心请教的,她都会耐心地讲解几句。
比如,有妇人问起那堆肥的方法,苏清颜便仔细地告诉她们,哪些厨余可以用来堆肥,如何分层,如何保持湿度,如何判断是否腐熟。还特意强调,堆肥不仅能减少垃圾,还能得到上好的有机肥料,种出来的菜又甜又壮。
有汉子对那雨水收集系统感兴趣,苏清颜便解释说,雨水是“无根之水”,用来浇灌作物比溪水河水更好,而且还能节省挑水的力气。
甚至还有心灵手巧的媳妇儿,看中了苏清颜窗台下那些香草,向她讨要几株回去栽种。苏清颜也都大方地分给她们,还告诉她们这些香草不仅好看好闻,有的还能入药、当调料。
一时间,苏清颜家那个小小的庭院,竟成了杏林村的一道“网红打卡地”。不少村民都开始学着苏清颜的样子,在自家院子里挖个小坑蓄雨水,或者用破瓦罐堆厨余。虽然他们弄出来的东西,远没有苏清颜家的那么精致和系统,但也算是在潜移默化中,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。
苏清颜看着这些变化,心中也颇为欣慰。她知道,想要改变一个地方,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但只要能像这样,一点一滴地播下希望的种子,总有一天,它们会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
而她自己,也从这种创造和分享中,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。每当傍晚时分,她和承安、灵儿,还有陆时野,一起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,吃着自己种的蔬菜,喝着自己泡的香草茶,看着满院的绿意和即将盛开的花蕾,她就觉得,所有的辛苦和付出,都是值得的。
这样的生活,简单、纯粹,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。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NNNUU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