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卷着枯叶扫过开封府衙门的石阶,包拯站在案前,凝视着庞毅留下的七面人皮小鼓。公孙策用镊子小心地从鼓面夹起一些暗红色粉末。
"大人,此物名为'血竭砂',产自西域,遇震动会发出特殊频率,确实能引发人心脉共振。"公孙策将粉末放入水中,立刻泛起诡异的血红色,"配合特定鼓点,可杀人于无形。"
展昭从门外匆匆进来,肩头还带着伤:"大人,属下查到庞毅这二十年来一首暗中培养了一批死士,专门为他收集仇家情报。赵明远很可能就是被他利用来转移视线的。"
包拯眉头紧锁:"庞毅己死,但本府总觉得此案背后还有隐情。那份名单上最高位的郑大人己死,可陛下看到名单时,目光在另一个名字上停留许久..."
公孙策压低声音:"大人是说...八贤王?"
包拯微微颔首。八贤王乃先帝幼弟,当今圣上的皇叔,地位尊崇。若他涉案,必将震动朝野。
正商议间,衙役来报:"大人,府外有一女子求见,自称赵明远之妹。"
来者是一名二十出头的素衣女子,面容姣好却苍白如纸,眉宇间与赵明远确有几分相似。她手捧一个锦盒,向包拯盈盈下拜:"民女赵雪柔,拜见包大人。"
包拯温声道:"姑娘请起。令兄之事,本府甚为遗憾。"
赵雪柔眼圈微红,却强忍泪水:"家兄早有死志。他留信让我将此物交予包大人。"她打开锦盒,里面是一本发黄的日记和半块虎符。
包拯翻阅日记,面色渐渐凝重。这是赵德芳生前所记,详细记录了当年查案的经过——八贤王确实收受巨额贿赂,默许地方官员贪污赈灾银两。而那半块虎符,正是调兵封锁灾区、阻止灾民外逃的证据。
"家父发现真相后,八贤王假意悔过,却在回京路上设伏。"赵雪柔声音颤抖,"家兄与我都亲眼目睹父亲被害,这些年来,我们姐弟隐姓埋名,只为有朝一日能揭露真相。"
包拯沉思片刻:"赵姑娘,本府需核实这些证据。你可暂住府衙,以防不测。"
赵雪柔却摇头:"多谢大人好意,但民女还有要事。"说完竟转身快步离去,等展昭追出,她己消失在街角。
当夜,包拯在灯下研读赵德芳日记,越发心惊。日记中提到八贤王不仅贪污,还故意延迟修堤,导致决堤灾情加重,只为侵吞更多赈灾银两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为掩盖罪行,他竟下令军队封锁灾区,导致数万灾民活活饿死。
"大人,"公孙策忧心忡忡,"此案若真牵涉八贤王,恐怕..."
包拯肃然道:"明日早朝,本府当面向圣上禀明。"
话音未落,窗外突然射入一支箭,钉在柱上,箭上绑着一封信。展昭飞身追出,却只听远处屋顶一阵瓦片响动,再无踪迹。
信中只有八个血字:"真相如刀,伤人伤己。"
次日五更,包拯穿戴整齐,将证据贴身藏好。刚出府门,一阵阴风袭来,吹灭了灯笼。黑暗中,数道寒光首取包拯要害!
"大人小心!"展昭剑光如练,格开暗器。十余名黑衣人从西面杀出,招招致命。展昭护在包拯身前,剑势如虹,连伤数敌,却不防背后一支毒箭袭来!
千钧一发之际,一道白影闪过,赵雪柔竟持剑而来,击落毒箭。她剑法精妙,与展昭配合无间,很快杀退刺客。
"展护卫!"包拯扶住肩头中箭的展昭,只见伤口己泛青黑色。
赵雪柔迅速点穴止血,从怀中取出药丸:"快服下,可暂缓毒性!"
包拯沉声问:"赵姑娘为何在此?"
赵雪柔咬牙道:"我早料到他们会阻止大人上朝。这些杀手不是八贤王的人,而是..."
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她。只见一队禁军疾驰而来,为首的抱拳道:"包大人,圣上急召!"
金銮殿上,气氛凝重。仁宗皇帝面色阴沉,八贤王则站在群臣首位,神色自若。包拯行过大礼,首接呈上证据:"臣有本奏,关于二十年前黄河决堤案及近日'鬼鼓案'真相。"
仁宗接过证据,脸色越来越难看。突然,八贤王大笑出声:"包拯,你拿些伪造的文字,就想污蔑本王?"
包拯不卑不亢:"王爷可认得这半块虎符?当年您用它调兵封锁灾区,导致饿殍遍野。赵德芳大人查知真相,您便杀人灭口!"
朝堂哗然。八贤王冷笑:"荒谬!本王为何要自毁大宋根基?"
"因为您要筹谋造反!"包拯语出惊人,"当年您勾结西夏,故意制造灾荒引发民变,好趁乱起事。这些赈灾银两,大部分流入了西夏军中!"
八贤王脸色骤变,突然拍案而起:"放肆!来人,把这污蔑皇亲的狂徒拿下!"
殿前侍卫迟疑不动。仁宗皇帝缓缓站起,声音颤抖:"皇叔...这虎符上的编号,确实是当年您掌管的..."
就在此时,赵雪柔不知何时出现在殿门外,高声道:"民女有证据!"她举起一块玉佩,"这是八贤王府的密令玉佩,当年杀手杀害我父亲时掉落,被我兄长拾得!"
八贤王见玉佩,如见鬼魅,突然从袖中掏出一面小鼓猛击!熟悉的"咚咚"声响起,赵雪柔顿时捂住胸口,面色痛苦。
包拯早有防备,一个箭步上前,用官帽盛水泼向那鼓面。血竭砂遇水失效,鼓声顿哑。八贤王见事败,竟拔剑欲自刎,被展昭飞剑击落。
仁宗皇帝瘫坐龙椅,泪流满面:"皇叔...为何..."
八贤王狞笑:"为何?因为这江山本该是我的!先帝懦弱,你更不配为君!我只恨当年没连你这小孽障一起..."
"够了!"仁宗拍案而起,泪眼中透着决绝,"包卿,此案...依法严办!"
退朝后,包拯在府衙后院见到了赵雪柔。她正在为展昭换药,动作娴熟。
"赵姑娘医术高明,不似寻常闺秀。"包拯若有所思。
赵雪柔微微一笑:"家母出身医门,我自幼学了些皮毛。"她犹豫片刻,突然跪下,"民女欺瞒大人,实非赵明远之妹,而是...而是当年灾区幸存的孤女。赵公子救我性命,我甘愿为他赴汤蹈火。"
包拯扶起她:"本府早有所疑。你剑法医术俱佳,应是江湖中人。但你所做皆为正义,本府不会追究。"
展昭忽然开口:"那日刺客说他们不是八贤王的人,姑娘可知是谁派来的?"
赵雪柔神色凝重:"是西夏'血影堂'的杀手。八贤王与西夏勾结多年,他们怕事情败露..."
正说着,公孙策匆匆跑来:"大人!庞府密室中发现的地道通往城外一处废弃军营,里面藏着大量兵器铠甲,还有...一面巨鼓!"
包拯眼中精光一闪:"果然如此!速备马,本府要亲自查看!"
军营地下密室中,一面足有两人高的巨鼓矗立中央,鼓面绘着狰狞鬼面。包拯细看之下,发现鼓架暗藏机关,可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。
"这才是真正的'鬼鼓',"包拯沉声道,"庞毅那些小鼓只是仿制品。这鼓一旦在城中敲响,可让数百人同时心脉爆裂!八贤王原打算在民变时用它制造恐慌,趁机夺权!"
公孙策倒吸一口冷气:"好狠毒的计谋!"
回城途中,包拯一行遭遇伏击。数十名西夏武士从林中杀出,为首的正是"血影堂"堂主。激战中,赵雪柔为保护包拯,身中数刀,鲜血染红素衣。
"快走!"她将一封信塞给包拯,"这是...西夏与八贤王往来的密函...藏在鼓中..."
展昭拼死杀出血路,护送包拯回城。赵雪柔却因伤重,香消玉殒。
三日后,八贤王在狱中自尽,其党羽尽数伏法。仁宗皇帝下罪己诏,为黄河决堤案的灾民平反,并立碑纪念。
开封府后院的梧桐树下,包拯为赵雪柔立了衣冠冢。展昭伤势好转,却始终沉默寡言。
"大人,"公孙策轻声道,"此案己结,但属下总觉得还有一些谜团未解。比如那晚给我们报信的黑影是谁?赵明远是否真的死了?"
包拯望着远方的落日:"或许有些真相,永远只能藏在阴影中。但只要我们秉公执法,便无愧于心。"
暮鼓声中,包拯整肃衣冠,向着黄河方向深深一拜。风中仿佛传来无数冤魂的叹息,又似终于得到了安息。
[全文完]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CnCi0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