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顿饭,宾主尽欢。
送走依旧处于亢奋状态的严兆峰教授和他的弟子陈嘉后,秦奋的座驾并没有返回远风微电子的办公室,而是直接朝着京城饭店驶去。
“普罗米修斯”计划的三大支柱已经全部就位,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硬件、软件、EDA,三支大军的统帅已经有了,但麾下的精兵强将,尤其是最顶尖的那一批,大半都散落在海外。
那份沉甸甸的名单,就是远风集团发出的第一份“征召令”。
京城饭店豪华的商务套房内,资本运营部总监高远和首席法务官林薇早已在此等候。套房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,上面用红色的图钉,标记出了十几个光芒璀璨的名字所在地:硅谷、波士顿、新泽西、慕尼黑……
“秦董,”高远指着地图,神情凝重,“名单上的十六个人,我们通过国际合作的猎头公司,已经在十二小时内完成了初步背景调查。无一例外,全都是各自领域内的顶尖大牛,大部分都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,年富力强,且都在各自的公司或研究机构担任核心职位,年薪加股票分红,普遍在15万美元以上。要挖这些人,难度极大。”
15万美元!在九十年代初的国内,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林薇接着补充道,她的声音冷静而锐利:“难度不止于此。这些人大多在美国的半导体、计算机巨头公司工作,比如英特尔、IBM、贝尔实验室。他们的雇佣合同里,必然包含了极其严苛的竞业禁止协议和知识产权条款。我们的人一旦接触,对方公司的法务部很可能会立刻启动反制措施,甚至上升到商业间谍的指控。这不仅是人才争夺,更是一场法律硬仗。”
秦奋静静地听着,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。他知道,高远和林薇提出的困难都是现实。想从西方科技巨头的嘴里抢食,无异于虎口拔牙。
“困难我都知道。”秦奋的目光扫过地图上那些闪光的名字,平静地说道,“但我们别无选择。这些人,是华夏在过去十几年里,流失到海外最宝贵的一批种子。现在,我们有了土地,有了阳光雨露,就必须把他们请回来,让他们在自己的祖国开花结果。”
他看向高远:“钱不是问题,我给‘创世’资金池的授权是不设上限。我要你组建一支最精锐的团队,我要看到一支穿梭于太平洋两岸,由最顶尖的猎头、心理学家、财务顾问和法律专家组成的‘海归特遣队’!”
“这支特遣队只有一个任务,”秦奋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,“把名单上的人,给我一个一个地请回来!我给你们的条件,也只有三条。”
“第一,薪资待遇。以他们目前的总收入为基准,现金部分直接翻三倍,上不封顶的期权池另算。告诉他们,他们不是来打工的,是来当合伙人的。”
“第二,后勤保障。远风集团负责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。从全家移民手续、配偶工作安排,到子女就读京城最好的国际学校,再到协和医院的特需医疗,所有标准,都必须是最高规格。我们要让他们回来之后,生活品质比在国外只高不低。”
“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——事业平台。”秦奋站起身,走到地图前,目光如炬,“钱和待遇,只能动其心,但真正能让他们下定决心的,是事业,是梦想!是他们在美国永远也得不到的机会——亲手缔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、世界级的技术体系!林薇,你和你的团队,要立刻拟定一份最高保密等级的《‘创世’计划愿景书》,用最严谨的法律语言,将EDA研究院的自主权、资源调配权、以及未来的股权分配,清晰地固定下来。这份文件,将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。”
高远和林薇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。
秦奋的这三板斧,招招都砍在了这些海外精英最核心的诉求上。高薪厚禄动其心,万全保障安其家,宏伟蓝图定其志!这套组合拳打出去,恐怕没有人能不为所动。
“我明白了,秦董。”高远重重点头,“我立刻去办。我准备亲自带队,第一站,就去硅谷!”
“很好。”秦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个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红点上,“第一个目标,就从他开始吧。”
……
美国,加州,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栋独栋别墅里。
吕志尧博士,这位在计算几何领域被誉为“十年一遇”的天才,正有些心烦意乱地在自家后院的草坪上修剪着枝叶。
他今年三十五岁,已经是全球最大的EDA公司之一——Cadence公司高级研发部门的首席工程师,手下带着一个十几人的精英团队,负责下一代布局算法的预研,年薪加期权超过二十万美元,是无数人羡慕的硅谷精英、中产阶级的典范。
可只有他自己知道,光鲜之下的苦闷。
他提出的一个革命性的、基于分形几何的全局布线算法,因为实现难度太高、风险太大,被部门主管连续三次驳回。他被要求在现有的成熟框架下,做一些缝缝补补的、能快速提升百分之一二性能的优化。
“志尧,我们是商业公司,不是大学实验室。我们需要的是能写在财报里的成果,不是你那些天马行空的论文。”主管的话语至今还回响在他耳边。
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雄鹰,空有一身搏击长空的本领,却只能在方寸之间踱步。
就在这时,他的妻子莉莉拿着一封信走了出来:“志尧,收到一封从国内寄来的信,是你以前的导师严兆峰教授亲笔写的。”
“严老师?”吕志尧心中一动,连忙接过信。
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信封,邮票也是最常见的那种,但信纸上那熟悉的、瘦金体一般的字迹,瞬间将他拉回了十年前在燕园求学的时光。
信的内容不长,前面是师生间的问候,但越往后看,吕志尧的瞳孔就收缩得越厉害。
信中,严老师用一种前所未有的、近乎燃烧般的笔触,描述了一个名为“创世”的计划,一个旨在建立“统一数据库架构”的EDA平台。信里没有透露太多技术细节,但仅仅是“掀掉天花板”、“上帝视角”、“全局协同优化”这几个词,就让同为顶尖专家的吕志尧,瞬间明白了其背后那石破天惊的革命性!
“……志尧,我穷尽半生所学,皆为屠龙之技,本以为将抱憾终生。然今遇知己,得远风集团秦董倾力相助,方知天不负我。此番事业,非为一人一企之私利,实乃为国铸器,为我辈学人立命之战。我已年迈,此生或仅能为此大厦奠基。然未来之共和国科技殿堂,必有尔等栋梁之位。盼君归来,共襄盛举,不负此生所学!”
信的末尾,还附上了一个电话号码,署名是远风集团北美事务代表,陈方。
吕志尧拿着信,双手竟有些微微颤抖。
远风集团?那个做电风扇和电饭煲的?他们要做EDA?还要做下一代的EDA?
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。
但,这封信是自己最敬重的恩师亲笔所写,老师的品性他最清楚,绝不会无的放矢。尤其是信中那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豪情,更是他从未见过的。
“是什么样的知己,什么样的计划,能让心灰意冷的严老师,重新燃起这样的火焰?”
吕志尧的心乱了。
第二天,一个名叫弗兰克·陈的中年华人,如约来到了他的办公室。陈方气质儒雅,谈吐不凡,并没有一上来就谈薪资,而是先和吕志尧聊起了严兆峰教授的近况,聊起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困境,聊起了那一代知识分子“科技报国”而不得的落寞。
一番话,句句都说到了吕志尧的心坎里。
直到氛围恰到好处,陈方才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,轻轻地放在了桌上。
“吕博士,这是我们秦董为您和您的家人准备的一份保障计划,您可以先看看。但我想说的是,秦董让我转告您一句话:‘钱,远风有的是,但我们能给您最重要的东西,是钱买不来的——一个能让您毫无顾忌、尽情挥洒才华的战场,以及一群与您一样怀揣着同样梦想的战友。’”
吕志尧打开文件,只看了一眼,就倒吸一口凉气。
聘书上,职位的名称是“远风EDA研究院-计算几何实验室首席科学家”。年薪——八十万美元!另附远风集团百分之零点零五的原始期权!
八十万美元!是他现在年薪的四倍!更不用说那看起来不起眼,但未来价值可能超乎想象的原始期权!
而后面的附件里,关于妻子莉莉的工作安排(可入职远风集团北美办事处或国内总部,职位任选),关于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顶级私立教育基金,关于全家每年两次往返中美的头等舱机票,关于京城二环内一套不低于三百平米的四合院的永久使用权……
每一条,都精准地击碎了他所有可能存在的后顾之忧。
这已经不是一份聘书了,这是一份将他未来三十年人生都规划得妥妥当当的“人生解决方案”!
“这……”吕志尧彻底失语了。
陈方微微一笑,又拿出了第二份文件,以及一支笔。
“吕博士,如果您对我们的诚意没有疑问,并且对‘创世’计划本身感兴趣,那么请您签署这份保密协议。之后,您可以一览‘创世’计划的概要,那才是我们真正想给您看的东西。”
吕志尧的大脑在飞速运转。他看了一眼那份价值连城的聘书,又想起了恩师信中那滚烫的字句。他内心的天平,在剧烈地摇摆。
最终,他对科学的极致渴望,压倒了一切。
他想看看,到底是什么样的构想,能让远风集团下如此血本!
他拿起笔,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陈方随即递过来一个密码公文箱,当着他的面拨开密码,从里面取出一份封面印着“创世 V1.0-Vision”字样的文件。
当吕志尧翻开第一页,看到那张由秦奋亲手绘制的,“统一数据库架构”的顶层设计图时,他的呼吸,瞬间停止了!
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,他眼中只剩下那张图。图中每一个模块的划分,每一条数据流的设计,都充满了颠覆性的、令人拍案叫绝的巧思。那是一种贯通了前后端,将逻辑与物理完美统一的,无与伦比的架构之美!
他贪婪地看着,一行一行地读着下面的设计阐述。越看,手抖得越厉害。
“原来如此……原来可以这样……这才是……这才是EDA的未来!”
看完最后一行字,吕志尧猛地合上文件,抬起头,双眼通红,布满了血丝,眼神中却爆发出一种骇人的光芒。
他看着陈方,一字一顿地问:“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秦董?”
……
一周后,一则消息在硅谷华人工程师的圈子里,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般炸开。
Cadence公司计算几何算法的领军人物吕志尧博士,毅然拒绝了公司副总裁职位的挽留和价值百万美元的股票激励,递交了辞呈!
和他一同递交辞呈的,还有IBM华生研究中心并行计算专家吴嘉明博士,贝尔实验室数据库架构师孙宇……
他们共同的目的地,只有一个——华夏,京城,远风集团!
一个月后,京城首都国际机场。
当一架波音747客机平稳降落,吕志呀、吴嘉明、孙宇等七位在海外功成名就的科学家,带着他们的家人,走出旅客通道时,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
出口处,秦奋、魏东亭、楚云飞、严兆峰……“普罗米修斯”计划所有核心的巨头,竟然全部亲自到场迎接!
在他们身后,是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,上面只写着一句话,却足以让每一个归来的游子热泪盈眶——
“欢迎回家,为国铸剑的英雄们!”
这一天,被后来的远风集团内部史册,郑重地记为“‘普罗米修斯’计划海归元年”的开端。
星星之火,已跨越重洋,汇聚于此。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CnCCi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