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奋一声令下,整个远风集团就如同一台精密而庞大的战争机器,瞬间被激活,并以一种惊人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。
原本宽敞明亮的集团会议室,一夜之间变成了“浦东项目”的战时指挥部。墙上挂起了巨大的上海地图和凤栖市地图,上面用红蓝铅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路线和节点。一块白板上,用加粗的字体写着几个大字:“时间:1个月!目标:完美签约!标准:浦东速度!”
整个集团的空气都仿佛被拧紧了发条,充满了紧张而亢奋的气息。所有人都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合作,这是远风集团自创立以来,最大规模、最高规格的一次“战略远征”。
被秦奋委以重任的张巧玲,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。她牵头成立的法务与合同分部,临时征用了集团图书馆的一整个阅览室。海量的文件、资料和法律文书如同小山般堆积在桌上。
按照秦奋的授权,张巧玲第一时间联系了省城最负盛名的“建功律师事务所”,聘请了他们的首席合伙人、在圈内以严谨和滴水不漏著称的王牌律师——高建飞,作为本次项目的专项法律顾问。
第一次视频会议,当高建飞和他带领的精英律师团队,看到张巧玲传真过去的第一版由远风起草的《合作框架备忘录》时,集体陷入了沉默。
“张总监,”高建飞扶了扶金丝眼镜,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惊讶,“恕我直言,这份备忘录的严谨程度,尤其是对未来三十年内可能出现的资产性质变更、政策风险规避、以及不可抗力因素的界定,已经超越了我所处理过的99%的外资合资项目。这……真的是你们自己起草的?”
张巧玲平静地回答:“高律师,这是我们董事长亲自定下的基调和核心条款,我们只是负责细化。我们的要求是,这份最终的协议,不仅要符合当下的法律法规,更要具备足够的历史穿透力。我们不希望在十年、二十年后,因为当初合同的一个标点符号,而产生任何不必要的纠纷。”
高建飞沉默了片刻,随即肃然起敬:“我明白了。秦董的远见,令人敬佩。请放心,我们建功律所,一定全力以赴,协助贵方打造一份经得起任何考验的‘铁券’!”
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,张巧玲带领她的团队,与高建飞的律师团队、浦东开发办的法务人员,展开了多轮高强度的谈判和文本修订。
他们反复推敲每一个字眼,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每一种极端情况。从土地使用权的年限、容积率的调整机制、税收优惠的具体条款,到与国际公证行的对接流程、资产评估的标准细则,事无巨细,全部囊括其中。
浦东方面对远风的专业和审慎同样感到震惊。他们原本准备了一套标准模板,却发现远风拿出的方案,比他们的模板考虑得还要周全。这让浦东的干部们更加坚信,远风集团是一个值得信赖、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。
期间,张巧玲有几次遇到关键条款的争议,深夜打电话向秦奋请示。秦奋的回答总是简短而有力:“相信你的专业判断。我们的原则是,可以放弃眼前的部分小利,但必须换取未来长期的确定性和稳定性。眼光要放远,要看到三十年、五十年后。”
有了秦奋的尚方宝剑,张巧玲的思路愈发清晰,出手也愈发自信果决。
如果说法务前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,那么远在凤栖的生产和物流战线,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“登陆战”。
远风产业园的中心广场,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调度场。销售总监刘栓柱嗓子都喊哑了,手里的大哥大烫得能煎鸡蛋。他的面前,是一张覆盖了整张长条桌的巨大表格,上面详细列明了上百种不同型号的电风扇、电饭煲、饮水机等产品的数量、批次、库存位置和发货顺序。
“一号仓库,YF-9201型豪华落地扇,第三批次的5000台,装13号车队!听清楚,是13号!别搞错了!”
“告诉运输公司,我要的所有车辆,必须是三年内的新车,车况必须检查!每辆车配备两名司机,人歇车不歇,给我24小时轮轴转!”
“铁路那边联系好了没有?专列的申请!对,不管花多少钱,给我申请下来!这批货,一天都不能耽搁!”
广场上,上百辆崭新的东风卡车排成长龙,一眼望不到头。叉车在仓库和货车之间穿梭不息,发出阵阵轰鸣。工人们身穿统一的蓝色工装,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装卸和清点工作。每一箱产品上,都贴着一张醒目的红色标签——“沪A-001号项目专供”。
而在不远处的成品检验线上,生产制造中心总监孙国华戴着白手套,表情严肃得如同法官。他亲自带领一支由最精锐的技术员组成的“特别质检队”,对每一件即将发往上海的产品进行二次开箱检验。
一个年轻的质检员拿着一台电风扇,报告说:“孙总监,这台风扇所有功能正常,噪音、风速、能耗全部优于出厂标准。”
孙国华接过风扇,没有说话,而是用手指轻轻地从底座的边缘划过,他的动作很慢,眼神专注。突然,他停了下来。
“这里,”他指着一个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地方,“有一丝细微的划痕,长度大约0.5毫米。虽然不影响任何使用,甚至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,但不符合我们这次‘沪A-001’项目的特级标准。”
他抬起头,声音不大,但全场都能听见:“退回产线!给我查!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!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,返工,或者直接报废!我再说一遍,发往上海的任何一件产品,都必须是完美的艺术品!这是我们远风集团的脸面,比我们的命都重要!”
“是!”在场的所有人齐声应道,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畏。
在接下来的一周内,一支由数百辆卡车组成的“钢铁洪流”,载着承载远风集团承诺与未来的家电产品,浩浩荡荡地驶向上海。这壮观的景象,甚至引来了省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,将其作为凤栖工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进行报道。
第二十八天。
上海,浦东开发办总部大楼,一间庄重典雅的签约厅。
鲜艳的国旗和印有“浦东开发”字样的旗帜并排而立。镁光灯闪烁不停,来自国家级和沪上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早已架好了长枪短炮,准备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。
今天,浦东新区与远风集团的“亿元物资置换土地使用权”项目将正式签约。
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启元,以及财政、土地、规划等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。他们脸上的表情,不再是最初的审慎,而是充满了对合作伙伴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远风集团这边,秦奋亲自带队。他一身深蓝色的西装,沉稳内敛,却自有一股强大的气场。王奎山、张巧玲等项目组成员坐在他的身后,每个人都挺直了腰杆,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。
“现在,我宣布,浦东新区管委会与远风集团,关于创新试点项目合作协议,签约仪式正式开始!”主持人高声宣布。
在热烈的掌声中,秦奋与黄启元并肩走到签约台前。
黄启元看着身旁这位比自己小了近二十岁的年轻人,心中感慨万千。这一个月来,远风集团展现出的效率、专业和魄力,彻底刷新了他对民营企业的认知。远风团队那种雷厉风行、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,与他们所倡导的“浦东速度”精神内核,竟是如此的契合!
“秦董,”黄启元在落座前,低声对秦奋说了一句,“你们的团队,非常出色。我相信,浦东的选择,没有错。”
秦奋微笑着回应:“黄主任,是我们应该感谢浦东,给了远风一个拥抱时代的机会。”
两人相视一笑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随后,在全场的注视下,张巧玲和浦东开发办法规处处长,将两份厚达上百页、装订精美的合同正本,分别放到了秦奋和黄启元的面前。
秦奋拿起派克金笔,没有丝毫犹豫,龙飞凤舞地在签约人一栏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黄启元也同样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当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,当那两份盖着鲜红印章的合同被同时举起时,签约厅内掌声雷动,经久不息。
这不仅仅是一份商业合同的签订,这标志着,来自凤栖的远风集团,这艘承载着中国民营工业希望的航船,正式在上海浦东这片充满无限机遇的滩头,成功登陆!
签约仪式结束后,黄启元将秦奋一行请到了旁边的小会客室。
陆家明递过来一份用红色文件夹装着的图纸和文件,交到秦奋手中。
“秦董,”黄启元指着文件,脸上带着郑重的微笑,“这是最终确定的土地勘界图和相关批文。经过我们联合评估小组,参照国际惯例和创新试点的优惠政策,对贵方提供的价值一亿元的物资进行了最终核价,并结合你们所选地块的商办用地性质、未来规划容积率等综合因素,最终为你们核算出的土地面积是——”
他顿了顿,目光炯炯地看着秦奋,一字一句地说道:
“二百五十三万平方米!合计三百八十亩!这是迄今为止,浦东批准的单一企业总部项目中,规模最大的一个!”
二百五十三万平方米!
王奎山和张巧玲倒吸一口凉气,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大胆的想象!他们原以为,在将工业用地调整为高价值的商办用地后,面积会被大幅压缩,能有几十亩地就已是天大的胜利,没想到……竟然是三百八十亩!
这已经不是一块地,这是一座城中之城!
秦奋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,心中也是波澜壮阔。他知道,这是浦东向远风展现出的最大诚意,也是对他们“未来无价”那份豪情与远见的最高奖赏。
“感谢黄主任,感谢浦东!”秦奋站起身,向黄启元伸出了手,“远风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。三年之内,一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总部基地,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!”
“好!”黄启元用力地握住秦奋的手,“我等着那一天!我们浦东开发,就需要你们这样的闯将和实干家!”
离开开发办大楼,站在黄浦江畔,望着对岸那片广袤而沉寂的土地,王奎山依旧感觉像在梦里。他看着手中的签约合同副本,喃喃地对秦奋说:“董事长,我们……真的在这里,有了一片三百八十亩的江山……”
秦奋的目光深邃,眺望着远方,那里,未来的东方明珠、金茂大厦还只存在于图纸之上。
他平静地开口,声音里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:
“不,登陆战打完了。”
“接下来,是阵地战,是向全球市场发起总攻的开始。”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CnCCi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