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,客厅里陷入了一种奇特的静默。
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,在空气中投下道道光栅,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沉,像是被按下了慢放键的时间。咖啡的热气已经散去,但那浓郁的香气与桌上文件散发出的油墨味混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、名为“事业”的味道。
秦奋没有催促,他只是平静地端起自己那杯已经微凉的咖啡,轻轻啜了一口。他知道,对于林亦然这样的顶尖人才,言语上的万千承诺,都不如一幅能够让他亲手描绘、亲手实现的宏伟蓝图来得更有说服力。
他已经给出了画布、颜料和画笔,现在,只需要等待这位他选中的大画家,下定决心。
林亦然的目光,从那份名为《“中国芯”工程》的纲要,缓缓移动到那张看似简单、实则石破天惊的DSP架构图上,最后,落在了秦奋那双深邃得不像他这个年纪的眼眸上。
“昆仑……”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,仿佛在细细品味这两个字背后蕴含的磅礴气魄。
“是的,昆仑。”秦奋放下咖啡杯,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,“昆仑山,万山之祖,神话之源。我们要做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高性能国产芯片,它必须配得上这个名字。它承载的,不仅仅是运算指令,更是一个民族在信息时代,向上攀登的雄心。”
“你刚才画的,是‘昆仑一号’的架构?”林亦然的喉结再次滚动,他已经不自觉地从一个旁观者,进入了参与者的角色。
“不完全是。”秦奋微微一笑,这个笑容让林亦然心中一凛,他意识到,对方抛出的震撼弹,可能还不止一个。
“这只是我根据你论文和在TI的工作习惯,推演出的一个‘引子’,一个更符合你设计美学的优化方向。真正的‘昆仑一号’,它的内核将比这更强大,它的目标,从一开始就不是TI的C5X系列。”
秦奋的食指,在咖啡桌上轻轻敲击着,仿佛敲在林亦然的心跳节拍上。
“德州仪器,TI,他们的TMS320系列是市场的王者,C5X更是其中的佼佼者,但它有三个致命的弱点。”
“第一,哈佛总线结构的瓶颈。虽然程序和数据总线分离提升了速度,但在需要频繁交换指令和数据的复杂算法面前,总线带宽的争抢依然存在,这是架构的先天不足。”
“第二,为了兼容性,指令集冗杂,效率不高。很多指令是为了兼容上一代产品而保留,在新的流水线架构下,反而成了累赘,甚至会引发流水线停顿。”
“第三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它的开发生态是封闭的。TI提供编译器、汇编器和调试器,但你想在上面做更底层的优化,想绕开它的库函数写出极致效率的代码,难上加难。他们卖的是芯片,更是生态的枷锁。”
秦奋的每一句话,都像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剖开了林亦然在TI工作时,日日夜夜与之搏斗却又无力改变的现实。这些,是他向顶头上司、向架构评审委员会提过无数次,却始终被“成本”、“市场”、“兼容性”这些大山压回来的建议。
“而我们的‘昆仑一号’,”秦奋的语调陡然拔高,带着一股开创者的自信与豪迈,“我们要做的,是革命!”
“第一,我们采用改进型的哈佛结构,双数据总线并行。并且,在你的‘L0缓存桥’基础上,我们将设计一个独立的DMA控制器,专门负责高带宽的数据搬运,将CPU从繁琐的I\/O操作中彻底解放出来,让它专心于运算!”
“第二,我们将打造一套全新的、精简高效的指令集!专门针对数字信号处理中最核心的FFT(快速傅里叶变换)、FIR(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)和卷积运算进行优化。一条指令,完成过去需要三条甚至五条指令才能完成的工作。我们要的不是兼容过去,我们要的是定义未来!”
“第三,也是最核心的,生态。‘昆仑一号’从设计的第一天起,它的所有技术文档、指令集、编译器核心代码,都将对我们‘中国芯’联盟内的合作大学、研究所以及未来的开发者,全面开放!我们不仅要提供芯片,我们还要提供最锋利的‘武器’和最详细的‘地图’,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工程师,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,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应用奇迹!”
如果说之前的纲要是一篇战争檄文,那么此刻秦奋口中的“昆仑一号”,就是这场战争的旗舰与主炮!它不再是亦步亦趋的追赶,而是在深刻洞察了对手的弱点之后,选择的一条全新的、充满挑战与荣光的道路!
林亦然的呼吸已经彻底乱了。
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,无数的电路图、逻辑门、时序分析在脑海中翻腾。双数据总线、独立DMA、精简指令集、开放生态……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,构建出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完美作品!
作为一个顶级的架构师,他几乎在瞬间就意识到,如果这一切都能实现,诞生的将不是一个TI的替代品,而是一个足以在性能和设计哲学上,全面超越C5X的……怪物!
“这……这太疯狂了……投入会是天文数字,风险也……”林亦然喃喃自语,他被这个宏伟的构想深深震撼,但科学的理性又让他瞬间看到了背后潜藏的巨大困难。
“风险?”秦奋笑了,“林先生,告诉我,做什么事没有风险?留在TI,每天上班下班,拿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,看着自己的天才设计被商业逻辑阉割得面目全非,最后在四十岁被精力更旺盛的年轻人替代,这难道不是最大的风险吗?那是对你才华和生命的最大风险!”
这番话像一根针,狠狠刺中了林亦然内心最柔软也最骄傲的地方。
秦奋没有停,他从手提箱里拿出了另一份文件,与《“中国芯”工程纲要》并排放在一起。
封面上,是另外几个字:《“伏羲计划”——远风集团微控制器(MCU)产业同步发展规划》。
“光有‘昆博’,我们只有大脑,没有手脚。”秦奋指着这份新的文件,“‘伏羲一号’,我们的8位MCU项目。对标的,是当时市面上最成熟的Intel 8051和摩托罗拉的68HC系列。”
“它的定位和‘昆仑’不同。如果说‘昆仑’是攻坚克难的‘特种部队’,那‘伏羲’就是覆盖所有战场的‘百万雄师’!”
“我们的电风扇、电饭煲、未来还会有洗衣机、空调、VCD……所有家电的心脏,都将由‘伏羲’来跳动。工业缝纫机、数控机床的辅助控制器、汽车里的车窗、雨刷控制器……所有需要简单控制的领域,都将是‘伏羲’的天下!”
“它追求的不是极致的性能,而是极致的稳定、极致的性价比和极致的易用性!我们将把常用的ADC、PWM(脉宽调制)、UART(通用异步收发器)、I2C(集成电路总线)等所有外设,全部集成到一颗芯片上!我们要让一个普通的电子专业大专生,用我们提供的开发板和C语言编译器,一周之内就能上手开发!”
“‘昆仑’负责向上突破,占领技术制高点,打响我们的品牌。‘伏羲’负责向下普及,占领最广阔的市场,培养最庞大的用户基础,并为整个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和内部需求!”
“一文一武,一高一低,两条腿走路,这才是我们要构建的半导体大厦的基石!”
林亦然呆呆地看着桌上的两份文件,“昆仑”与“伏羲”,一阴一阳,一刚一柔,相辅相成,构成了一个逻辑上完美闭环的产业生态构想。
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芯片项目了。
这是一个帝国蓝图!
眼前这个年轻人,他思考的维度,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工程师,甚至一个企业家的范畴。他像是一个站在未来棋盘前的棋手,每一步都深思熟虑,每一步都直指终局。
“人……”林亦然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,“你说要组建世界级的团队,人呢?除了我,还有谁?”
这是一个最现实,也是最致命的问题。再宏伟的蓝图,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执行,也只是空中楼阁。
“问得好。”秦奋似乎就在等他这个问题。他从手提箱的夹层里,抽出了一张名单和几份简历的复印件。
“人才,我们兵分三路。”
“第一路,国内的顶尖高校。我们已经和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王志华教授、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几位带头人,建立了初步联系。远风集团将成立联合实验室,第一批硕士、博士研究生,将直接参与到‘昆仑’和‘伏羲’项目中来。他们是我们的后备军,是未来的火种。”
“第二路,国内各大电子研究所和国营大厂。我知道,那里有很多像你一样,有能力、有抱负,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束缚住手脚的工程师。远风已经通过猎头公司和各种渠道,开始秘密接触这些人。只要他们愿意来,待遇、职位、研发环境,我们给的都是国内最好的,甚至超越他们能想象的极限。”
“第三路,也是最重要的一路,就是像你这样的,海外的顶尖华人精英。”
秦奋将一份简历推到林亦然面前。
“陈进,三十四岁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学博士,之后进入英特尔,在Fab 5工厂工作了六年,现在是0.8微米工艺制程的良率总监。他对于等离子刻蚀、离子注入和化学机械抛光(CMP)这几项核心工艺,有着世界级的理解和经验。我已经派人接触过他,他对回国参与建设我们自己的晶圆厂,抱有极大的热情。”
“还有这位,”秦奋又推上另一份简历,“李建国,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,高速通信电路和锁相环(PLL)设计专家。他设计的PLL,是AT&T长途光纤通信系统里的核心部件。”
“以及这位,王海,Cadence公司的资深软件工程师,参与了Virtuoso版图设计工具的核心算法开发……”
一份份沉甸甸的简历,一个个在各自领域里声名显赫的名字,被秦奋轻描淡写地摆在了桌面上。
林亦然看着这些简历,瞳孔中的震撼已经无以复加。这些人,任何一个都是各大科技公司愿意花重金聘请的宝贝。而眼前这个年轻人,竟然在下一盘如此之大的棋,试图将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明珠,串联成一条璀璨的项链!
“他们……会回来吗?”林亦然艰难地问道。
“会的。”秦奋的语气无比坚定,“因为我能给他们的,不是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,而是一个他们在美国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——”
秦奋站起身,走到窗边,推开了百叶窗。
午后的阳光瞬间涌了进来,将整个客厅照得一片明亮。窗外,是宁静的街道,修剪整齐的草坪,岁月静好的中产阶级生活画卷。
“我给他们的,是一个亲手缔造历史,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。”秦奋的声音在阳光中回荡,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,“林先生,你可以在这里继续做一颗精密的、昂贵的、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螺丝钉,度过你安稳富足的一生。或者,你可以跟我回去。”
他转过身,目光灼灼地看着林亦然,伸出了手。
“跟我回去,回到那片你我共同的土地上。那里或许现在还不够富裕,不够先进,但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,有最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民,还有我们,一群愿意为此赌上一切的疯子!”
“我们一起,把‘昆仑’和‘伏羲’,从图纸变成现实。我们一起,看着第一块晶圆下线,看着芯片被点亮。我们一起,去跟TI、跟英特尔、跟世界上所有的巨头掰一掰手腕!”
“我们一起,去亲手开启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,波澜壮阔的半导体时代!”
“这个机会,我只给你一次。你,敢不敢来?”
整个世界,仿佛在这一刻都安静了。
只剩下秦奋那振聋发聩的邀请,在林亦然的耳边、在心间,反复回响。
敢不敢来?
林亦然的身体在微微颤抖,不是因为害怕,而是因为一种被压抑了太久的激情,在此刻如同火山般轰然爆发!
博士论文的遗憾。
TI格子间里的无力。
对故土技术落后的痛心。
午夜梦回时,那遥不可及的理想。
所有的一切,在这一刻,都有了答案。
他缓缓抬起头,镜片后的那双眼睛,已经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和迷茫,取而代之的,是前所未有的光芒,那是被点燃的火焰,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眼中,决绝而炽热的战意!
他没有去握秦奋伸出的手。
他大步走回咖啡桌前,将那份《“中国芯”工程——远风集团半导体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》和“昆仑一号”、“伏羲一号”的构想图纸,郑重地、小心地叠放整齐,紧紧地抱在了怀里,仿佛那不是几张纸,而是他失散多年的孩子,是他毕生的理想和荣耀。
然后,他转向秦奋,用一种近乎宣誓般的郑重语气,一字一顿地说道:
“TI那边,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办理离职和交接。另外,我个人在斯坦福和硅谷这边,还有几个信得过的、顶级的模拟电路和版图设计工程师。我去说服他们,我们一起回去。”
“你说的对,我们不是去当螺丝钉的。”
“我们,是回去铸造民族重器的!”
阳光穿透玻璃,洒在林亦然坚定的脸上,也洒在了秦奋那张年轻却写满深意的笑脸上。
一九九二年的新年伊始,帕罗奥图的午后依旧宁静。
但所有人都不知道,一股即将改变世界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飓风,已经在这里悄然汇聚,即将跨越浩瀚的太平洋,在那片东方大地上,掀起滔天巨浪。
风向,从这一刻起,已然变了!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CnCCi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