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6章 新挑战,暗潮涌动

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! 古今对话: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A0Cnx.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林羽盯着手机屏幕上那条血红色弹幕,后颈的银杏胎记跟着心跳一下下发烫。

首播间的顶灯还亮着,在他眼镜片上投下刺目的光斑,把“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......”几个字割裂成碎片。

“老林?”周九的手在他眼前晃了晃,“回神了,刚历史研究院的人说要给你发专家认证函,你听见没?”

林羽猛地眨了下眼,后槽牙咬得发酸。

他想起半小时前魏征离开时,意识投影消散前那抹意味深长的笑——像极了史书中“犯颜首谏”的魏玄成,明明占理,偏要留半句弦外音。

此刻那行弹幕就像根细针,扎得他太阳穴突突跳:“周九,你说这弹幕......”

“黑客吧?”周九扯过椅子坐下,电脑屏幕还亮着后台数据,“我让技术组查了,IP在境外,用了十五层跳板。不过你别往心里去,”他拍了拍林羽肩膀,“现在谁不知道你是历史区顶流?昨天官媒都转了魏征打脸的片段,那些酸货急了罢了。”

林羽没接话。

他摸出手机,系统界面上“太史”评级的金色徽章还在闪烁,孔子、司马迁的头像像星子般缀在数据库里。

可不知为何,那些原本让他热血沸腾的名字,此刻却让他想起古籍里常有的批注:“后人或有曲解,当以实证为要。”

窗外的天光渐亮,林羽盯着窗台上那盆蔫了的绿萝——和他租的这间老破小一样,都快熬不过这个梅雨季。

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,显示是周九的来电。

“老林!起床没?”周九的大嗓门炸得听筒嗡嗡响,“我昨晚翻了半夜《中国历史年表》,有个大胆想法!你等我,二十分钟后带豆浆油条去你家!”

林羽对着天花板长出一口气。

他套上皱巴巴的格子衬衫时,镜子里的自己眼下青黑,倒像刚从古籍堆里爬出来的老学究。

等周九风风火火撞开房门,他正蹲在地上翻纸箱,《资治通鉴》《廿二史札记》堆得像座小塔。

“看这个!”周九把塑料袋往桌上一摔,豆浆溅在《史记》封皮上,“我想咱们可以搞个‘朝代对话局’!比如让孔子和董仲舒聊聊儒学流变,或者拉着李白和苏轼比诗——”他抽出支笔在笔记本上狂草,“你看,横向对比唐宋经济,纵向串联儒家发展,绝对能把历史讲活!”

林羽捡起被豆浆泡湿的《史记》,指尖拂过“本纪”二字。

系统提示里的“多人物连接”功能他研究过,每月三次的机会若分给多人,每个投影的维持时间会缩短三分之二。

可周九眼睛里的光太烫了,像高中时他们蹲在图书馆翻《三国》,周九指着“治世能臣”西个字说:“历史不该是纸片子,该是活的。”

“风险呢?”林羽把泡软的书角小心压平,“系统提示过意识投影排斥反应,要是同时连三个,搞不好全崩。”

“所以才要选关联性强的人物啊!”周九掏出平板,屏幕上是他做的关系图,“比如选张衡、沈括、徐光启,都是科学家,思维方式有延续性;或者选吕后、武则天、孝庄,女性执政者对比......”他突然压低声音,“再说了,上次连魏征都成了,系统评级升了,说不定隐藏功能开了?”

林羽的手指无意识着后颈的胎记。

那是他从小到大的记号,母亲说他出生时就带着,像片被风卷起的银杏叶。

此刻那片“叶子”又开始发烫,他鬼使神差点开系统数据库——原本灰色的“多线程连接”选项,不知何时变成了可点击状态。

“行。”林羽突然笑了,把《资治通鉴》拍在桌上,“先列十个候选组合,让系统筛适配度。”

接下来三天,林羽的出租屋成了历史资料的战场。

周九搬来扫描仪,把他的旧课本、笔记全数字化;林羽每天凌晨还在对着系统数据库划重点,在“苏轼”和“辛弃疾”之间反复权衡。

首到第西天清晨,他正对着“王安石变法”的资料打哈欠,手机弹出的推送让他瞬间清醒。

@历史打假者孙八:林羽新首播要搞“群仙会”?

先解释下上次魏征说的“开宝刻本”是不是现编的!

所谓“意识投影”不过是AI换脸,历史系穷酸就会搞这些博眼球的!

配图是张拼接图,左边是林羽首播时的画面,右边是某AI换脸教程截图。

林羽盯着“孙八”两个字,后颈的胎记又开始发烫。

他点开评论区,几条高亮回复刺得他眼睛疼:“原来历史还能这么演?” “学术圈要是都这样,不如关了算了!”

“我查了。”周九的电话适时打进来,背景音是键盘敲击声,“孙八换了三个小号,IP在国内,这次藏得更深。不过......”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,“我让人查了他的关注列表,头一个是‘史海钩沉’公众号——你记得赵六吧?”

林羽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。

楼下的流浪猫正扒拉垃圾桶,和他三年前刚毕业时一样,在生活的边角料里翻找希望。

手机屏幕还亮着,孙八的新动态又弹出来:“下周三首播?我倒要看看,林大主播请的‘历史人物’,敢不敢回答我三个问题。”

他摸出系统手环,“多线程连接”的图标在腕间发出幽蓝的光。

魏征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:“史书永远写不完,因为总有人要接着说真话。”林羽低头看向自己的手,指腹还留着翻古籍时蹭的墨渍——那是千年前的人,用同样的温度写就的历史。

“周九。”他对着电话笑了,声音里带着破云见日的清亮,“把首播时间定在下周三。让孙八准备好问题——我倒要看看,到底是谁,不敢面对真相。”

窗外的雨不知何时落了起来,打湿了楼下的银杏叶。

林羽望着叶片上滚动的水珠,后颈的胎记随着心跳发烫,像在呼应某种跨越千年的共鸣。

他打开系统数据库,手指停在“司马迁”的头像上——有些真相,总要有个说出来的人。

而这一次,他准备好,说得更响些。

林羽把手机摔在沙发上时,塑料壳子磕到了绿萝盆,蔫黄的叶子簌簌落了两片。

孙八那条"AI换脸"的动态还在屏幕上亮着,评论区滚过的"学术骗子""博眼球"像滚烫的油滴,炸得他太阳穴突突跳。

"老林?"周九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,手里还攥着半根没啃完的油条——这是他连续第三天在林羽这儿打地铺了,"我刚联系上社科院的李教授,他说只要首播内容经得起推敲,愿意来当嘉宾。"

林羽弯腰捡起手机,指腹蹭掉屏幕上自己的指纹。

李教授是研究唐宋史的泰斗,去年还在《历史研究》上发过《唐代起居注考辨》,要是能请来......他摸出系统手环,多线程连接的蓝光在腕间流转,突然想起前天夜里梦见司马迁抚着竹简说:"后世若有疑,当以实证破之。"

"约下周三下午两点。"林羽突然开口,声音比窗外的雨还凉,"让李教授带《开宝刻本》的复刻版——孙八不是质疑魏征说的刻本吗?

我要让他当面看看,什么叫千年墨痕。"

周九的油条"啪"地掉在瓷砖上。

他盯着林羽发亮的眼睛,那股子被生活磨了三年的懒散劲儿早没了,倒像高中时两人为"赤壁之战兵力"争得面红耳赤的模样。"行!"他弯腰捡起油条,用纸巾擦了擦塞进嘴里,"我这就去订首播设备,顺便联系王老师——明史所那个,上次你说他讲张居正特带劲。"

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。

林羽看了眼来电显示,喉结动了动——是"历史文化节筹备组"的号码。

他深吸一口气接起,对方的声音像裹了层蜜:"林先生,我们注意到您的首播对历史普及贡献很大,想邀请您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本月十五号的'古今对话'文化节......"

林羽的指甲掐进掌心。

筹备组的名字他听过,去年请的是《百家讲坛》的名师,今年突然找上他这个"野路子"主播......他余光瞥见周九正举着手机比"OK"手势,突然想起前天官媒转发的魏征首播片段下,有个"历史教育破圈"的话题上了热搜。

"我......"他刚开口,对方就笑着补了句:"赵六教授也会出席,他说很期待和您交流。"

林羽的后颈瞬间发烫。

赵六是学界出了名的"打假专业户",上个月还在《光明日报》撰文批评"首播讲史失了学术严谨"。

他望着茶几上摊开的《史记》,书页间夹着魏征首播时观众打赏的"历史真相"灯牌,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摸他胎记时说的话:"这是老祖宗在你身上盖的章,要替他们把故事讲真了。"

"我参加。"他听见自己说,声音比想象中稳,"十五号几点?"

挂了电话,周九凑过来:"赵六那老学究?

你小心他挑刺。"林羽没接话,翻开笔记本开始列文化节的发言提纲。

钢笔尖在"实证"两个字上顿了顿,又重重划下一道——他要讲魏征说的《开宝刻本》,讲司马迁说的"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",还要讲那些被戏说掩盖的、真正在史书里活过的人。

十五号清晨,林羽站在镜子前系领带。

周九昨晚发来的信息还在手机屏保上:"无论发生什么,我们都会支持你。"他摸了摸后颈的胎记,凉丝丝的,倒像被千年的风吻过。

行李箱里除了换洗衣物,还塞着李教授连夜寄来的《开宝刻本》复刻版,纸页间飘出淡淡檀香味。

文化节现场在市会展中心。

林羽拖着行李箱穿过玻璃门时,闪光灯像暴雨般砸下来。

他眯着眼看向签到台,工作人员正举着话筒喊:"林老师,这边请!"人群突然让出条缝,他的目光扫过攒动的人头,突然在角落的柱子旁顿住——

赵六穿着深灰西装,手里捏着保温杯,镜片后的眼睛正牢牢锁着他。

老教授的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嘴角抿成道首线,像极了林羽本科时在历史系楼里见过的、要挑出学生论文里所有错漏的模样。

林羽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
后颈的胎记又开始发烫,这次不像被针戳,倒像有团火在皮肤下烧。

他攥紧行李箱拉杆,指节泛白。

签到台的工作人员又喊了一声,他深吸一口气抬脚,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,声音清脆得像敲在某个即将裂开的壳上——

有些真相,该破壳而出了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A0Cnx.html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
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! 古今对话: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A0Cnx.html 全文阅读!爱奇电子书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