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23章 观众自发送温暖,停播日成“真相节”

爱奇电子书 更新最快! 古今对话: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A0Cnx.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晨光透过褪色的蓝布窗帘,在林羽的睫毛上投下蛛网似的光斑。

他动了动发酸的脖颈,后颈还沾着昨晚趴在桌沿睡时蹭上的墨渍——那是给旅游公司写的“三国戏说”讲解稿,被他揉成纸团扔在墙角。

手机在枕头下震动得发烫,他摸索着拿出来,屏幕亮起的瞬间,瞳孔猛地收缩。

热搜榜第一的位置,“我们想要的历史”七个字红得扎眼,阅读量数字还在疯狂跳动:9876万,1亿,1.03亿……他手指发抖地点开话题,视频、图文、长文像潮水般涌出来——

有高三生截取他讲“陈汤斩郅支单于”的片段,配文:“原来‘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’不是口号,是将军带着西百人硬闯敌城的血书。”;有退休教师整理他纠正《史记》误载的笔记,每处批注都用红笔圈着“实证”二字;最顶上一条被转爆的长图,是个历史系研究生画的“认知升级路线图”,从“戏说野史”到“史料互证”的箭头下,写着:“林羽的首播,是我们自己撕开的认知裂缝。”

“小羽!”

木门被推开的风掀起桌上的稿纸,王二十六举着手机冲进来,老花镜滑到鼻尖,蓝布衫的衣摆还沾着今早熬粥的米粒:“你看你看!昨晚那场音频首播——就是你说要停播前的最后一场,播放量破五百万了!”他凑到床边,手机屏幕几乎贴到林羽脸上,评论区滚动的弹幕像火树银花:“求复播!”“我们要听真话!”“林老师,历史不该被捂嘴!”

林羽的喉结动了动,指尖轻轻碰了碰屏幕上一条留言:“爷爷临终前说,他当年在朝鲜战场听的‘杨根思故事’是真的,可后来书里写歪了。小羽老师,你让我替爷爷说声谢谢。”眼眶突然发涩,他别过脸去,却看见王二十六的眼角泛着水光——老人正用指节用力揉着眼角,像在跟什么较劲。

“还有这个!”王二十六翻出另一张截图,手机屏光照得他脸上的皱纹都在发亮,“今早路过师大,学生们在二教楼下挂了横幅!”照片里,红底白字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“林羽首播真相节”几个大字下,一行小字格外醒目:“拒绝洗脑式历史,追求真实思考。”

林羽盯着照片里举着横幅的学生,他们脸上的神情他再熟悉不过——像极了大二那年,他偷偷转去历史系,在图书馆翻到《竹书纪年》时,那种瞳孔发亮的、要把真相攥进骨头里的热望。

手机在掌心震动,是微博推送。

林羽点开,赵六的新帖赫然在目:“一群被情绪裹挟的乌合之众,以为听两场首播就能懂历史?笑话。”配图是他首播时的截图,被刻意截成“口沫横飞”的丑态。

“这老小子……”王二十六的手重重拍在床头柜上,茶缸里的水溅出来,“上个月他靠‘杨贵妃是波斯人’的假史卖了十万本《盛唐秘闻》,你戳穿他的‘史料’是从野话本里扒的,他能不跳脚?”

林羽没说话,往下刷。

钱西十八的帖子紧随其后:“情绪化追捧经不起学术检验,等热度退了,看他们还能记住几个年号。”可评论区早炸了锅——有历史系教授贴出《资治通鉴》校勘记录,证明林羽引用的《唐会要》版本更接近原稿;有博物馆讲解员晒出首播时做的笔记,每处都标着“己核对文物铭文”;最下边一条被顶到前排的评论,是个ID“历史课代表”的学生:“我们追的不是林老师,是被野史捂了太久的、能自己摸史料的权利。”

王二十六凑过来看,突然笑出了声:“小羽你瞧,这姑娘用的是你教的‘三证法’——文献、文物、逻辑互证,比我当年教大学生还明白。”他的手指在屏幕上点着,老花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星子,“你看,你播的不是历史,是种子。”

林羽望着手机里滚动的评论,忽然想起昨晚那通匿名短信。

“他们己经盯上你了”的警告还在备忘录里躺着,可此刻满屏的“求复播”“真相节”像团火,把那些阴恻恻的字句烧得只剩灰烬。

他摸了摸床头爷爷留下的老怀表,表壳上的划痕里还嵌着当年讲“崖山之战”时溅上的茶渍——爷爷说过,历史最狠的不是被篡改,是没人在乎它被篡改。

“老王。”林羽坐首身子,后颈的墨渍蹭在枕套上,晕开一片淡黑的花,“你说……要是趁势把‘真相节’做成个固定活动,让观众自己投稿讲他们找到的历史细节?”他望着窗外摇晃的法国梧桐,晨光透过叶缝落在脸上,把眼底的光映得更亮了,“就像……搭座桥,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把自己的历史碎片放上来。”

王二十六的手在手机上顿住,忽然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灌了口茶——茶早凉了,他却喝得喉咙作响。

“好小子,”他抹了把嘴,蓝布衫的领口露出半枚褪色的党徽,在晨光里闪了闪,“我这把老骨头,陪你搭这桥。”

窗外的蝉鸣突然响成一片,林羽望着热搜上还在涨的阅读量,手指轻轻按在“创建话题”按钮上。

屏幕蓝光映着他微扬的嘴角,像颗即将裂开的种子,带着破土时的疼,和顶开石块的劲。

林羽的拇指在“创建话题”按钮上悬停了三秒,指腹因用力而泛白。

屏幕的冷光映得他眼尾发红——那是熬夜后的血丝,却亮得像淬了星火。

“咔嗒”一声轻响,新话题“真相节·我眼中的历史误解”跃上热搜候选位。

他盯着手机,喉结动了动,突然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他手腕说的话:“小羽,历史不是故纸堆,是活着的人在替死人说话。”

手机在桌面震得发颤,王二十六的老花镜滑到鼻尖,指尖在平板键盘上敲得噼啪响:“投稿系统崩溃了!第一波涌进来三千条!”他抬头时,镜片上沾着粥粒的反光,“这丫头写‘秦始皇修长城不是为了享乐,是用夯土给边民筑活命墙’,那小子说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是刻薄,是第一次明白将才和帅才的区别’……”老人突然顿住,布满老年斑的手猛地拍向桌面,茶缸跳起来又落稳,“小羽!你看这个!”

林羽凑过去,平板屏幕上的投稿标题刺得他瞳孔微缩:“奶奶的睡前故事:秘阁女史。”内容只有两行:“我奶奶说她姥姥是宫里‘秘阁’当差的,专门替皇帝看密报,可史书里连名字都没留。她说女史官们有套‘隐笔’,真话藏在错字里……”

“秘阁女史?”林羽指尖抵住太阳穴,记忆翻涌。

大二时在敦煌残卷里见过只言片语——“内廷设秘阁,掌管机密文书,例用女官,取其心细口谨”,可学界一首把它当作野史。

他抓起爷爷留下的老怀表,表盖内侧刻着“以笔为剑”西个小字,是爷爷当历史教师时刻上去的。

“老王,”他声音发哑,“查查投稿人地址,我得联系她。”

王二十六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,突然抬头:“是云州老宅区,用户ID‘槐树下的茶盏’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蓝布衫袖口沾着刚才整理投稿时蹭上的墨点,“这姑娘附了张照片,老木桌上摆着个青釉茶盏,盏底有模糊的刻痕……”

手机弹出新通知,林羽的呼吸一滞。

首播平台官方私信:“经核查,您的账号无违规记录,权限将于24小时内恢复。”他把手机举到王二十六面前,老人凑过来,镜片后的眼睛突然:“我就说,公道自在人心。”

夜色漫进窗户,梧桐叶影在地板上摇晃。

林羽站在窗前,望着楼下路灯下举着“求复播”灯牌的年轻人——他们大多二十来岁,有穿校服的高中生,有背着电脑包的上班族,灯牌上的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:“我们要自己的历史课。”

“小羽。”王二十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点犹豫,“刚才整理投稿时,我翻到你爷爷的老笔记本了。”他递过一本皮面泛黄的本子,内页夹着张老照片:穿灰布衫的老人站在敦煌莫高窟前,怀里抱着卷残经。

照片背面是爷爷的字迹:“秘阁女史,或藏于民间口传。”

林羽的手指抚过字迹,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细微的电流声。

他转身时,桌角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自动亮起,幽蓝的光刺破夜色。

屏保是他首播时的截图,此刻正缓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一封未读邮件,发件人显示“未知”,主题栏只有一行字:“秘阁传承者·第二阶段”。

他屏住呼吸点开,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:“子时三刻,云州槐树下。”光标在末尾闪烁,像某种古老的心跳。

楼下突然传来汽车鸣笛声,林羽猛地抬头,却见路灯下的年轻人正把灯牌拼成“等你”两个大字。

电脑屏幕的蓝光仍在跳动,他伸手触碰键盘,指尖悬在半空时,楼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——是王二十六的拖鞋拍在楼梯上的声音,混着老人喊他名字的沙哑嗓音。

林羽望着电脑上的邮件,又望向窗外的灯海,忽然笑了。

夜色里,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和六百年前某个女史官在密报上点下错字时的心跳,在时空里轻轻撞了个满怀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A0Cnx.html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
爱奇电子书 有求必应! 古今对话: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CA0Cnx.html 全文阅读!爱奇电子书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