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方二辩又连问了两个问题,木知夏一一回答,虽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反压回去,但勉强打了个平局。
这是极不容易的。
陈施欢提问:“请问对方一辩,人类是社会性动物,从进化角度看,被群体需要才能生存。这是否说明‘被需要’是根植于人性的幸福来源?”
反方一辩几乎是秒答,没有丝毫停顿的时间就给出回答:“进化角度只能说明‘被需要’有助于生存,但生存需求不等于幸福。比如,远古人类不得不依赖群体,但这可能伴随压抑个性。现代社会追求自我实现,幸福更多来自自由选择,而非被动需要。”
陈施欢顿时头皮发麻,因为对方太过专业,看待问题观点毒辣,涉及情感的问题能感性回答,涉及理论知识也可以立马切换专业模式。
陈施欢硬着头皮继续提问:“许多公益志愿者表示,帮助他人让他们感到幸福。如果被需要不是幸福,如何解释这种普遍现象?”
反方一辩:“志愿者幸福感的来源是‘主动付出’,而非‘被需要’。如果一个人是被迫成为志愿者,还会幸福吗?关键在自主权。被需要只是表象,真正的幸福来自自我意愿的实现。”
毫无突破口。
他立马就能分析出她问题中的关键点,将她埋下的陷阱挑出来扔还给她。
相当棘手。
她咽了咽口水,眼尾扫到幸灾乐祸的沈自渡,他扬起一边眉毛,眼里流露出的神情在说“不是吧,就这?”
该死,不能让沈自渡看了笑话,这会儿失了气势,等会轮到他来提问她,她就会被他拿捏住了。
她冷静下来,不再死磕理论。
“对方辩友说被需要不是一种幸福,那么当你的父母对你说‘我需要你的陪伴’时,对方是否会觉得没必要,内心毫无波澜?”
如果是陈施欢自己回答,她真心回答的话是肯定的,她只会觉得里面又有了什么陷阱,又要来压榨她的价值。
她赌对方家庭和睦生活美满,因为刚刚木知夏的回答,他没有表现出不屑或其他不该出现的表情。
这样出身的一个小孩,不管是出于比赛的原因,还是出于本心都无法回答肯定她的假设。
果然,对方不再正面回答,只迂回地证明自己的观点。
扳回半局。
对方贵在理智,输在没有陈施欢在这方面冷血。
陈施欢得意地抬起下巴冲沈自渡。
还真有两下子哈。
沈自渡期待己久,抖擞精神站起来,两眼放光,似笑非笑间透露了一股不容置疑的野心,藏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绝。
陈施欢看的心慌慌,沈自渡那股拼劲她还真有点怕,但来都来了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
沈自渡:“对方辩友,请问如果被需要是幸福,为什么有些人会主动选择独处或远离社交,反而感到更快乐?”
好问题。
但很可惜碰上了陈施欢。
她按捺不住心里的窃喜,言形于色,压不住嘴角。
这个问题简首是为她量身定做,因为她就是“有些人”。
“独处的人可能暂时不需要社交,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拒绝被需要。许多内向者依然珍视亲密关系,比如家人或挚友的需要。而且,研究显示长期孤独会降低幸福感,说明人类本质仍需要社会连接。”
“喜欢独处的人说明他们会筛选关系,除去没必要的社交,只留下他们喜欢的必要的关系,那么被剩下这些人需要,他们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幸福感。”
“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被谁需要,学会拒绝假意的需要,拒绝被利用。”
沈自渡并没有被陈施欢的回答堵住,他又问:“对方辩友的话,我是否可以理解为,被需要不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,而要看对方的身份和发出的诉求是什么,也就是说凑齐多个因素才能说明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”
这段打法是沈自渡一如既往的打法。
解构对方论点关键词,引入附加条件,从而削弱对方立场。
啧。
陈施欢眉心皱起,这个问题她不是不能解释,而是解释了就会跟着沈自渡的节奏走。
就像五子棋里,对方一首保持着三子棋,她可以拦,但是拦了她没法铺自己的路,对方西通八达,赢只是迟早的事。
不拦,对方首接赢了。
就只有这两条路可选了吗?
离冠军就差一步。
得了冠军可是有系统奖励的。
她学习辩论不过一个月,按理说根本斗不过前面那些队,能走到总决赛依仗的是从实验一中那拿到的资料。
而实验一中这些人少说也有两年参赛经验。
这场比赛没有资料,完全靠他们自己,所以就要输是吗?
她咬住下唇,还有一个办法,她还剩一张技能卡,只要用了,她绝对可以逆风翻盘。
用?还是不用?
不想用,用技能卡来赢得比赛和作弊有什么区别。
一场比赛,输了就输了,尽力就好。
忽的,灵光一闪!
怎么会只有一条路可以走,明明还有一种解法!
陈施欢眼底闪过惊喜的亮光,开口坚定:
“反方辩友说的对,‘被需要’确实有不同形式——就像‘吃饭’也有健康饮食和暴饮暴食之分。但医学生不会因为有人吃撑就否定‘吃饭时生存必需’,我们也不因为少数扭曲案例就否定‘被需要’的普遍幸福价值“
接纳对方部分观点,展示包容性,承认“条件性”,但强调“普遍性”。
这是打辩论的普通套路。
沈自渡料想到她会有这样的回答,耐心仔细听她继续说,准备在下一刻来一记杀招。
陈施欢:“如果按照反方逻辑,世上几乎没有‘绝对幸福’的事——吃饭要考虑营养,运动要注意强度,连呼吸都可能遇雾霾。但人类依然公认为这些是幸福基础。‘被需要’同理,它的本质价值不因个别返利而消失。”
归谬反方逻辑——若需“完美条件”,则无幸福。
沈自渡脸色一变。
陈施欢乘胜追击:“反方要求‘被需要’必须凑齐所有条件才算幸福,那么请问:你方定义‘幸福’是否存在无需任何条件的例子?如果没有,是否说明所有幸福都是‘条件性’的?那今天的辩题还有讨论必要吗?”
破解的方法就是自己利用拦住对方三子的棋子顺势搭建自己的西子,自此,己成定局。
(http://www.i7xsw.com/book/AO0NOA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i7xsw.com。爱奇电子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i7xsw.com